阿里康网
梅毒
快速搜索

硬下疳容易被误诊的典型案例

2015年09月17日

硬下疳容易被误诊的典型案例



所谓“硬下疳”是性传播疾病梅毒的一期表现,多表现为接触部位如生殖器肛门部出现棕红色圆或椭圆形浅表溃疡,其底部可触及软骨样或硬币样感,不痛不痒,一月左右自愈。硬下疳是Ⅰ期梅毒的主要临床表现,易引起医患双方的注意。但在病史不确切、潜伏期较长、单次实验室检查阴性,以及伴随其他感染时,易误诊。

(一)病史不确切 硬下疳患者一则可能不能判断其性行为与病情的关系,二则可能不愿透露其性行为习惯,特别是有非正常方式性生活史的情况下,隐瞒性行为史,导致医师误诊。

(二)表现不典型 皮损出现在肛门、直肠、唇、咽等处,表现为多个溃疡、深溃疡、自觉疼痛、包皮龟头弥漫性红肿渗液等以及腹股沟淋巴结不肿大,也常导致误诊[1]。

(三)潜伏期较长 硬下疳多数出现于感染后2~4周,亦有潜伏期较长而无临床表现者,易与其他伴随疾患相混淆。

(四)实验室检查 一次血清实验室检查阴性即否定梅毒感染,是引起误诊的重要因素。这与医师对血清学检查的适用范围和阳性预期值了解不全有关。血清学检查分为:1、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,如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(PRP)。2、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,如(1)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(TPPA),(2)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(TPHA)等。RPR为梅毒的初筛试验,Ⅰ期梅毒的阳性率仅为85%左右,而且病程越短、阳性率越低。TPPA、TPHA作为梅毒诊断的确诊试验,仍有阴性者[2]。所以对高度怀疑梅毒感染者,应提倡作2次或2次以上梅毒血清学检查。

相关阅读